黄金城hjc22·(中国区)官方网站

GCGC黄金城
PRODUCT DISPLAY
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黄金城hjc22 > 技术支持 > 黄曲霉的分布与危害
黄曲霉的分布与危害
  • 发布日期:2022-08-16      浏览次数:1179
    • 黄曲霉,半知菌类,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合成孢子头,可用于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磷酸二酯酶等,也是酿造工业中的常见菌种

      分布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在中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1980年测定了从17个省粮食中分离的黄曲霉1660株,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最多,检出率为58%.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

      中毒危害

      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均与黄曲霉毒素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关.黄曲霉毒素分子中的双呋喃环结构,是产生毒性的重要结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作用,是干扰信息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动物全身性损害(nibbelink,1988).黄光琪等(1993)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b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黄曲霉毒素-trna加成物能抑制trna与某些氨基酸结合的活性,对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与trna的结合,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从而在翻译水平上干扰了蛋白质生物合成,影响细胞代谢..

            对动物

      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主要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受伤害的个体因动物种类,年龄,性别和营养状态而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牛奶产量和产蛋率.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黄曲霉毒素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降低生育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贫血等.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而且还使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m1和m2.据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统计,由于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每年至少要使美国畜牧业遭受10%的经济损失.在中国,由此而带来的畜牧业损失可能会更大

      对人体

      人类健康受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们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对于这一污染的预防是非常困难的,其原因是由于真菌在食物或食品原料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国家卫生部门禁止企业使用被严重污染的粮食进行食品加工生产,并制定相关的标准监督企业执行.但对于含黄曲霉毒素浓度较低的粮食和食品无法进行控制.在发展中国家,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与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亚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 (liver cell cancer,lcc) 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1988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将黄曲霉毒素b1列为人类致癌物.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

      黄曲霉毒素b1的半数致死量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动物半数致死量<10毫克/公斤=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联系方式
    • 电话

      400-0918-500

    • 传真

    在线客服
    Baidu
    sogou